2.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是国家三五重大科技项目,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两米级光学望远镜,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、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,1989年正式投入使用,荣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该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是新中国从零起步,自力更生,研制成功国际先进水平大型精密设备的标志,是我国天体物理观测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。
主要技术指标: 有效口径2.16米,设置卡塞格林焦点、折轴焦点和主焦点3个焦点。 卡焦焦比F/9, 视场53′,在365nm-1400nm波段内,弥散斑小于0.32″; 折轴焦点焦比F/45,采用苏定强院士独创的共用副镜+中继镜方案,同时消除球差和彗差,视场5′,最佳焦面半径2497毫米,边缘像斑直径小于0.034″; 主焦焦比F/3,视场50′,像斑直径小于0.82″; 机架为英国式赤道装置,赤经轴采用流体静压支承,桁架式镜筒; 采用齿轮副传动系统,力矩电机驱动,配备自动控制系统、光电导星系统; 配备OMR卡焦低色散光谱仪、高分辨率光纤光谱仪(HRS)和北京暗天体摄谱成像仪(BFOSC)等多种光谱仪、CCD等终端设备。 该望远镜的控制系统和观测终端经过多次升级,目前仍是我国最重要的精测望远镜之一。